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完善: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元描述: 深入解读《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分析中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方案,探讨其对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履行碳减排承诺,并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了科学、准确地监测和管理碳排放,中国政府发布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统计基础。

一、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在碳排放统计核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例如:

  • 统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现有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存在着数据来源不统一、核算方法不一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 地区差异较大: 各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缺乏必要的统计基础和专业人才。
  • 行业标准不足: 现有的碳排放核算行业标准还不够健全,部分行业领域缺乏专门的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

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目标和任务

2.1 主要目标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以下目标:

| 时间 | 目标 |

|---|---|

| 2025年 | 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检测、监测、分析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

| 2030年 | 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

2.2 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作方案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

(一)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 全面落实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推动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
  • 编制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按照国际履约要求,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推动清单编制方法与国际要求接轨。
  • 制定省级以下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鼓励各地区参照国家和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制定省级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 强化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能力: 推动地市级编制能源平衡表或简易能源平衡表,明确基础数据统计责任。

(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

  •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 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
  • 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核算工作: 深化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核算工作的基础支撑。

(三)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 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 明确统计核算、计量、监测、核查等配套规则,细化制定重要工序或设施碳排放核算方法或指南。
  • 研究企业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相关碳排放计算方法: 研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在企业碳排放核算中进行抵扣的方法要求。
  • 有序推进碳排放自动监测系统(CEMS)试点应用: 出台相关监测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开展与核算数据对比分析,提高碳排放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体系

  • 制定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 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研究设定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准入水平。
  • 制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
  • 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构建立足国内、衔接国际的项目碳减排核算体系。

(五)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 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等国家标准: 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明确可再生能源消费认定方法和核算要求。
  • 加快制定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将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 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六)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 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方案: 建立配套的因子库管理制度,规范因子库的数据管理和日常运行,公布主要能源品类和重点基础产品碳排放因子。
  • 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收集、调研、实测和分析: 研究完善电力平均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定期更新全国及各省级地区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和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

(七)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

  • 建立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机制: 完善“电—碳分析模型”,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碳排放数据测算、分析、应用研究。
  • 研究建立碳排放预测预警模型: 分析展望全国及各省级地区控排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 升级“地空天”一体化气候变化观测网络: 建设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站网和立体监测体系,加强卫星遥感高精度连续碳排放测量技术应用。
  • 加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算方法学研究: 明确碳捕集、运输、利用、封存的核算范围及方法。

(八)加强国际合作

  • 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排放核算规则上的沟通衔接: 围绕碳排放核算、计量、检测、监测、分析、标准、认证等方面开展国际协调和合作。
  • 强化碳排放核算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 与外方在方法学研究、技术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三、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

3.1 加强工作统筹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协调重要政策、强化数据管理、加强数据应用、开展基础研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3.2 加强数据管理

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数据按照“谁核算、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碳排放数据汇总、分级管理和部门共享,依托有关数据开展形势研判、提醒预警、评价考核等工作。

3.3 强化调度落实

各地区要制定落实相关工作的具体方案,切实加强本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地区落实情况进行调度检查。

四、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对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4.1 为碳排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能够为碳排放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有效监测和控制碳排放,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4.2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设将推动企业和行业关注碳排放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

4.3 提升国际竞争力

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能够提升中国的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企业需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核算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制定减排计划,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如何参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个人可以通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参与社会公众调查、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途径参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碳排放管理、积极参与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支持碳排放数据收集等工作。

3.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对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和监测碳排放源,制定科学的减排策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4.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能够引导企业和行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会更加完善,数据质量将持续提升,核算方法将更加科学,数据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碳排放管理水平,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六、结论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中国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监测和管理碳排放,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统计基础。未来,中国将不断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